当前位置:首页先锋书评 》 文学如何真切地认识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
文学如何真切地认识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
时间:2010-10-21作者: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 阅读: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自认为‘写什么’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味探寻‘如何写’。现在回过头来看,又发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我们过去不了解的东西,一些作家们好像又迷失了方向,刚刚对‘如何写’有了一知半解,但不知道写什么了”。评论家张柠的这个观点,得到不少作家、评论家的认同。他们认为,面对急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需要克服创作上的种种困难,努力真切地认识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

  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今天文学在思想文化领域与社会整体中的重要性日益降低,读者越来越少,而这不仅由于社会本身的变化,也在于一些文学作品已丧失了直面现实社会的追求与能力,因而也无法唤起读者的共鸣。因此,需要重新建立起文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有的作家很容易以过去的经验来叙述今天的生活,无论是题材还是写法都很陈旧,远远脱离了人们的现实感受,在此基础上“艺术化”而成的文学作品,不是让人更深刻地理解现实,而是以“艺术”与幻想遮蔽了现实。他说:“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是纷纭复杂而又变化莫测的,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事情正在变得陌生。这时,我们能否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便是一个迫人不得不面对与思考的问题。”评论家陈晓明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急剧扩张的时代,各种号称“表达现实”的符号铺天盖地,几乎是在用符号重构这个世界,现实中我们完全被媒体拖着走,对新闻之类的东西有强大的消费心理,被称之为“现实”的符号所控制。我们如果不能看到这一点,依然陷在道德上的优越性来判断,这个问题就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作家王树增说,谈到真切表达现实生活,需要问问创作主体所要传达的内心情感是不是真实的。那种纯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即使现在用最现代化的影像手段拍同样一件现实中的事情,你让两个摄影师去做,他们也可能拍出来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首先要强调的是作家在解读生活当中传达出来的真实情感,有的作品写的确实是现实中存在的人和事,但读者有时认为不真实,因为读者一般不会去考证作品里的具体细节,而主要关心作家写作品中的人物和对待某些事情是不是用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就是说作家是不是戴着面具写作的。王树增也有自责:“我有时写作的时候,也常常想撕下自己的面具,可是撕不下来,但我知道应该以戴面具写作为耻,要尽可能地把面具拉下来露出自己原来的脸色。”他同时谈到,强调关注现实、真切地表现社会生活,胸怀要更加宽广,“只有对那块土地爱得很深,对那些人民爱得很深,愿意和他们同甘共苦,你才能写出‘吾土吾民’味道的文章来”。

  作家、评论家们认为,“写什么”和“如何写”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不存在孰先孰后,因为内容最终通过恰当的形式表达。评论家胡平说,现在网络文学中有很多小说,拥有强大的读者群。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不少网络小说很大程度上带有纪实性,因为网络作者分散于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读他们的作品,常常会使人感到那是作者生活经历的传达。网络发达背景下的全民写作好处在于极大地扩充了创作的题材和创作队伍。这也给我们的作家提出挑战,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更强大起来。重要的是力戒浮躁,加强学习,首先要向发展变化中的生活学习,就像学习美术要从素描学起一样,写小说也要先写好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没有对生活中的人物及其身后深远社会历史背景的观照,就形成不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读起来才会觉得空洞。

  陈晓明强调,文学认识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要更加多样化,各种写作要形成更富活力的互动空间,而不是非此即彼,即用某种方式才能做到真切而其他形式则相反,各种写作形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局限。在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文学的道路不能越走越窄,恰恰是应越走越宽。“过去我们可能把注意力聚焦在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上面,就可以把一个时代‘基本搞定’。现在的生活,恰恰是需要通过无数的东西展现出来。我们头顶上有一个太阳,有一个月亮,但还有更广阔的星空。让文学真切地认识和表现新的社会生活,自然也有着更多的可能性。”(胡军)

 

主办单位: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   
Copyright 2008 - 2023 Chinese avant-garde writers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xianfengzuojia@sina.com
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登记证号:52151314-000-04-10-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香港九龙旺角花园街2-16号好景商业中心23楼2309室,上海静安区巨鹿路675号 技术支持:奇兵网络